眼下正值苗木交易旺季,我市作為北方地區的苗木種植產區,苗農們正在進行苗木生產作業。近年來,我市已形成了機制靈活、形式多樣、成分多元的苗木生產體系,不僅滿足了生態林業和國土綠化需求,還為鄉村振興和產業扶貧做出了貢獻。請看記者李方一、王得靜的報道。
走進遵化市益樹園林綠化基地,工作人員正通過網絡平臺介紹園林的苗木行情,得益于線上銷售,這兩天園區陸續接到了新疆、甘肅等多地的訂單。這種紫葉矮櫻是園區為了高效利用林地空間資源而發展的林下經濟,也是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具體實踐。
林農增收致富不僅依賴林地空間的合理利用,還得益于苗木協會產供銷一體化的發展。據了解,作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,遵化市苗圃面積達5.4萬畝,種苗業正逐步向規;、專業化發展,年可銷售苗木近2000萬株,銷售產值超1億元。
依托土地資源發展苗木生產的還有玉田縣,利用燕山山脈的天然屏障和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,玉田縣大力增加苗木新品種引進和特殊樹種馴化工作,生產雪松、七葉樹、嬌紅玉田等在北方不易栽種的樹種,并采用“假植”技術,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,進而反季節銷售,提高苗木銷售收入。
國土綠化,種苗先行。近年來,我市苗木產業得到長足發展,常年育苗面積8萬畝,每年新育苗5萬畝,全市以市場為導向,在保障本地用苗同時,還大量供應周邊省市,初步形成了機制靈活、形式多樣、成分多元,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林木種苗生產供應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