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苗管理:
大棚內氣溫在14到20℃,濕度在50到70%較為理想。栽好柏苗的大畦內要建小拱棚,也叫棚內棚。以竹子為骨架,罩上無滴膜四周壓住膜,這樣可以顯提高幼苗生長環境溫濕度,對成活很有利。嫁接后砧木要分次修剪,苗子植好后,先澆水,剪砧木要剪去砧木總高三分之一(從嫁接處到梢頂),第二次剪去已留高度的一半,這時龍柏已成活,新梢長到3到5厘米,第三次龍柏新梢長到12到16厘米,在嫁接處上留0.8到1厘米,剪掉上部,時間大約在嫁接后45天左右。再生長一段時間后為增加光照可將小拱棚撤掉,及時去除雜草.
注意事項:
在接穗緊張時可將長條枝剪成兩段用。
嫁接時,砧木過粗,接穗細時,可將接穗一邊靠對準形成層綁好即可。
假植后,澆一次水,千萬不能采用撒水和噴水,這是以往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。
砧木三段剪也叫三次剪,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,不能隨意更改。
保證大棚的光照和溫濕度,晴天上午太陽出來拉苫,下午太陽落前落苫,雪天不要落苫,便于積雪清理。
提高溫濕度可用雙層棚門,一層是原有的,二層是用苫或棉被制成。
整形修剪:
一、圓柱形:龍柏主干突出,主枝數目多,若主枝出自主干上同一部位,必須剪除一個,每輪只留一個主枝。主枝間一般間隔 20-30cm,并且錯落分布,各主枝要短截并剪成下長上短,剪口落在向上生長的小側枝上,以確保優美樹形。主枝間瘦弱枝及早疏除以利透光,各主枝的短截工作,在生長期內每當新枝長到10-15cm時依舊短截,全年剪2-8次,以抑制枝梢的徒長,各主枝修剪時應從下到上,逐漸縮短,以促進圓柱形的形成。注意控制主干頂端競爭枝,以免造成分杈樹形。對大枝的修剪主要在休眠期進行,以免樹液外流。
二、飛躍形:一般均勻保留少量主枝、側枝,并讓其突出生長,其余的主、側枝一律短截。全樹新梢在生長期進行6-8次類似短截的去梢修剪,并使突出樹冠的主、側枝長度保持在樹冠直徑的11.5倍,以形成巨龍飛躍出樹冠的姿勢。
三、人工式整形:龍柏樹形除自然生長成塔形外,常根據設計意圖,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形體,但應注意樹木的形體要與四周園景諧調,線條不宜過于繁瑣,以輪廓鮮明簡練為佳。整形的具體做法視修剪者的技術而定,也常借助于棕繩或鉛絲,事先作成 輪廓樣式進行整形修剪。將其攀揉盤扎成龍、馬、獅、鹿、象等動物形象。
肥水管理:
龍柏喜歡大肥大水,栽植成活后,結合灌溉,追肥2到3次,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5kg,入秋后停止施肥。第二年早春,結合澆灌返青水,條溝式追施一次含氮量稍高的復合肥,每畝40kg。因龍柏根系淺且水平根多,應隨開溝隨施肥隨埋土,盡量避免傷根。夏季再追施2到3次尿素,每次每畝25kg。